2008年4月1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技防夯实“生活品质之城”的基石
杭州市平安创建实现“三连冠”
本报记者 徐晓/文 王志浩/摄

  西湖如诗如画,让游人流连忘返。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,让游客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,是杭州平安建设的一大任务。
  三月,西湖最美的季节,白堤上游人络绎不绝。在锦带桥边有一个形似屏风的新玩意,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,它的一面是景区介绍,另一面有一个红色的按钮和麦克风及耳麦。在弄清楚它的作用后,不少游客觉得游杭州特别踏实、安全。
  景区公安分局岳庙派出所的所长陈利民告诉记者,这个新玩意是新型“报警通”,只要一按它面板上的红色按钮,就能接通景区公安分局值班室,直接和民警对话,视频也同时开启,报警人的体貌特征和报警人周边环境,都会清晰地显示在值班室大屏幕上,与电话报警相比,这套可视报警系统有两大特点,一是“无拨号报警”,二是“可视”,可以让报警人与警察面对面。
  紧邻西湖有一条著名的女装街——武林路,这片每天拥有3万人次流量的黄金地段是来杭州旅游的人们又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。这里难觅小偷的踪影,也没有欺行霸市,因为当游客徜徉在流光溢彩的武林路女装街时,有15个监控探头,每天24小时勤勤恳恳地守护这条商街的安全。
  来自山东的游客张先生对记者说:“城市的美丽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让我感受颇深,不愧为生活品质之城,在景区设这么一个小小的报警器,就像给游客吃了一颗定心丸,让人觉得警察就在身边,就算手机没电,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用报警通求援。”

  给居民一个平安的居住环境
  “进进出出的人都能看得到,这样睡觉可就踏实多了。”“就算出差在北京,也能在网上看到杭州自己的家。”通过“全球眼”视频监控系统,杭州居民不出家门就能在家里登录社区网站链接到“全球眼”系统看到家门口的情况以及小区全貌。
  在杭州江干区凯旋街道景新社区,35个“全球眼”数字化网络监控探头,每天不分昼夜,坚守着岗位。记者了解到,去年8月份,江干区凯旋街道与电信杭州分公司合作进行试点,街道斥资30万元引进第二代“全球眼”技术,在景新社区建立了社区数字化网络监控系统,并与已建成的公安路面治安动态监控系统有机结合,基本实现了对凯旋地区治安动态的全方位监控。这设备主要分为枪机探头和球形探头,在路灯的死角等处还安装了红外探头。凯旋街道电子监控中心的老张说:“电子眼这个东西真是神通广大啊,几百米外的车牌号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,甭说几个大活人了。”
  景新社区居委会治保主任陆川说,几天前的晚上,一个瘦小的少年一直在社区居民楼前东张西望,趁四周没人,迅速将停在一边的电动车上的电瓶撬出来塞进身上的大黑包里,而这一切都被监控室的值班人员看得一清二楚。少年得手后正准备脱身时,被从天而降的巡防队员抓了个人赃俱获。
  三区36幢的李大妈说,以前小区内电瓶车、自行车老是被偷,自从装了电子眼,小区治安状况好了很多。
  凯旋街道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陈均梁说,自从社区安装电子眼后,社区的治安事件下降了30%。电子眼不仅发挥了电子警察的作用,还成了数字城管、数字保洁员,争取今年在凯旋街道其他12个社区也都安装上电子眼。

  电子监控网络有效震慑犯罪
  2007年11月17日深夜,杭州市区仙林桥直街一烟酒行发生了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。尽管犯罪分子事先多次踩点,且是流窜合伙作案,给破案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,但通过调取街面电子监控录像和线索排查,公安机关很快就锁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,并将其抓获归案。
  这是杭州市公安机关利用电子监控系统成功破案的一起典型案例。自2003年期,杭州市建立了电子监控点4000余个,有效地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电子监控网络。这种被称为“千里眼”的社会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,通过实时监控、图像储存备份以及固定证据,有力地震慑了犯罪。目前杭州部分城区的电子监控系统已经实现升级,不仅具备人像自动比对功能,而且出差在外的居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家门口的安全状况。
  杭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孙云透露,杭州已经投入了数亿元的资金用于监控技防,同时为进一步加强电子防控的科技含量以及管理力量,有关部门还将与某通信公司合作,在杭州市城区建立更加高科技、高密度的监控网络。
  孙云说,未来的杭州市民即便远在异国他乡,但是通过网络也能看到家门口或者自己住宅里的情况,而这就由神奇的“全球眼”来实现的。届时,居民只要付给通信公司一定的监控费用,就可以将自己的私人财产时刻处于自己的眼皮底下了。